新闻咨询惊呆了,《731》导演竟然想逗观众笑!
首页新闻咨询电影咨询惊呆了,《731》导演竟然想逗观众笑!

惊呆了,《731》导演竟然想逗观众笑!



首先声明,我对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残忍行径予以强烈谴责,我也和电影《731》一样,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铭记历史、勿忘国耻。我下面的所有评论只针对电影《731》本身。

01

我的总体看法是,题材很好,但导演完全没有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。

就像豆瓣短评里说的那样,在震撼的历史面前,导演是拖后腿的那个。

看电影时,尤其是前半段,我是如坐针毡,百思不得其解,在这么严肃沉重的题材里,导演怎么会想逗观众笑?到底是怎么想的?

电影主线剧情刚开始,就是姜武饰演的王永章,嘴里叼着个硕大的雪茄,面对镜头解开裤腰带,往净水器里撒尿,还一不小心撒到了净水器外面。然后,王永章让旁边的老外拿着净水器,他开始用杯子接水,而老外一脸嫌弃。

整个片段,配合着欢快的背景音乐,显得又滑稽又荒诞。

刚进“特设监狱”时,王永章看到送的饭是饺子,以为是断头饭,吓得一旁的顾博轩也以为要死了,他哭着说他老婆怀孕5个月,“是我连累了他”,那个裂开嘴,不停“啊啊啊啊啊”哭的样子,特别地招笑。

而王永章呢,听别人说老婆怀孕了,他也说老婆怀孕了,他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“王八蛋”,“哈哈哈哈,我儿子叫王八蛋”。

这时候,那股子欢脱快乐的音乐又出现了,配合着几位演员滑稽的表演,俨然成了一出闹剧。

此后,类似的轻喜剧桥段还不断地出现:

王永章成为了翻译,一个俄国人对他说“你的俄语很烂,老子一直听不懂你在说什么”;

王永章被打后,镜头一转就是一个熊猫眼,镜头再转又是一脸血;

王永章用嬉皮笑脸的口吻对女特务说,我更适合大东亚在外更广阔的天地;

王永章在日本人面前,故意借擦电梯门,想混进电梯时,音乐又欢快起来;

王永章和石井四郎坐着聊天,突如其来蹦出来一个响屁……

如此频繁地上演喜剧桥段,如此毫无意义,如此毫无节制,要是猛一看,还以为是在看喜剧片。

我看的那一场,在放屁情节出现时,有观众笑得很大声。

我不理解,导演为什么会觉得观众在看这类叙述民族苦难的片子时,需要那么多的笑料?

我猜,导演想要用“以乐景写哀情”的手法,复制类似《美丽人生》那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,但因为能力有限,最终搞成了东施效颦,一地鸡毛。



02

最明显的,就是那段王永章幻想中的众人逃跑片段,一群人从牢房冲出来,在走道上奔跑,厕纸翻飞中,小男孩竟然飞起来了。

我能理解,导演是想借此表达男主和众人对自由的渴望,对活下去的期待,用想象中的美好,来反衬现实的残酷。

想法是没问题,可问题是,这个电影的风格本来就很混乱了,开头以为是喜剧片,中间以为是惊悚片,这个片段又让人觉得是科幻片。

而且,这种风格,除了这里,就只在黑白无常那里出现过,就给人一种特别割裂的感觉,幻想的桥段完全无法融入进整个故事的氛围。

这才是观众之所以反感这个幻想片段的原因,不是不明白这是在反衬,而是这种反衬太突兀。就好像你活得好好的,有一天你爸妈告诉你,他们一个是异形,一个是非洲难民,而你是米老鼠一样突兀。

如果是从头到尾拍出超现实残酷风格,像《潘神的迷宫》那样,完全没问题。可没有金刚钻,就不要揽瓷器活啊。

不为难导演了,我估计导演是想拍出这种感觉:

大家都拼命逃出了魔窟,打开铁门的一瞬间,灿烂的阳光照在每一个人脸上。所有人都露出欢欣鼓舞的笑容,小男孩脸上的灰尘让他看起来像个小丑,有人宠溺地帮他擦了一擦……可画面一黑,王永章发现自己还在监狱里。

同样是用想象中的美好,来反衬现实的残酷,这种感觉的画面,是不是就更让人接受,更让人共情了?

所以,小男孩飞起来和黑白无常的画面,就是很怪异,观众的感觉没有错。



03

导演赵林山,拍出过5.3高分的《铜雀台》,他的水平仅仅停留在“展示”上,而没能像《南京照相馆》一样,“讲述”一个合格的故事。

所以,《731》的故事,就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,什么都想要,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什么都没讲好。

片名是《731》,可主要剧情却是王永章越狱记。要讲王永章越狱也不是不行,可电影时长都快过去一半了,才让王永章萌生了逃出去的想法,以至于电影前半段,王永章一直在推车,一直在送苹果,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。

如果你把731的背景拿掉,这个越狱失败的故事,也照样成立。所以,越狱和731的故事,就显得很割裂。有限的“讲述”,都留给了这个并不好看的越狱故事了,而731的部分,就是直接在“展示”。

这就导致,很多剧情都经不起推敲。一开始王志文演的杜存山显得很神秘莫测,他甚至说“我会让大家看到这里的真相”,我以为他会带领大家一起逃跑呢,可最后啥都没干,就莫名其妙被杀了。导演浪费了王志文的好演技。

逃跑时,王永章明明可以亲口告诉被关的人今天逃走,但他非得要冒着风险,在苹果上刻字。怕自己暴露得不够快吗?

最后,掉进大坑里后,明知道上面的敌人正在往下撒石灰,他们在坑底搭人墙让男主和小男孩往上爬,是在干什么呢?让他们早点去送死吗?

类似的剧情还有很多,我在观影的过程中,有一种在看抗日神剧的感觉,一直都是各种问号。我不理解,这么严肃的历史,这么厚重的题材,为什么会拍成这样?

04

网上有一种很奇特的观点,只要是从电影角度说这部电影不好,就是在攻击电影,就是不怀好意,就是汉奸,说什么见一个抓一个,没有冤枉的。

恕我不能理解。

观众要铭记历史,不忘国耻,这当然是我们看这种电影的意义。但如果你有这种想法,难道不应该对这类电影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吗?

悲壮的抗战历史,当然要有高质量的影视剧去记录,去描绘。不要说国外的抗战电影了,就说国内的,对越自卫反击战,我们有《高山下的花环》;缅甸远征军,我们有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;南京大屠杀,我们也拍出了《南京照相馆》。

就算是同题材的电影,我们也有《黑太阳731》珠玉在前。

这些优秀案例都证明了,尊重历史,也能拍出好电影,不是非得二选一。

批评一部抗战电影的不足,对抗战题材电影提出质量要求,正是对我们的抗战历史的尊重和敬意,恰恰是爱国的表现。

反而是那些无脑维护烂片的人才居心叵测。

打着爱国的旗号,消费着死去的同胞,拍出一坨垃圾,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赚得盆满钵满,还不允许批评,到底是谁不尊重历史?到底谁是汉奸?

难道我们悲壮而伟大的抗战历史,就要被这样的烂片一遍遍荼毒吗?如果都是这种水平,到底是谁不希望我们拥有伟大的抗战电影?谁在阻碍我们的抗战电影在进步?

就好像,如果有一个全世界语言发音标准比赛,有一个中国人参赛了,但他的普通话发音很奇怪,我们批评他的发音不够好,就有人跳出来说,你们说他发音不标准,就是在诋毁他,诋毁他就是在诋毁我们的汉语,诋毁汉语的博大精深,你是汉奸,然后要求所有人承认这个参赛者的发音标准极了,以后我们都得按照他的标准说汉语。

这才是对汉语的侮辱和亵渎。

电影同理。

我爱国,我也尊重历史,我认为731的历史应该被铭记,我也认为导演赵林山拍《731》有助于人们了解这段历史,但同时也认为这部电影的质量堪忧,并希望这个题材能被更好的导演拍出更好的电影。

而这一切,并不冲突。

看完电影,我希望有条件的人,都能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,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了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731》有些地方其实没看懂
下一篇
《生化危机》新电影不会加入里昂:尊重游戏故事!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